horizontal rule

张律师欢迎您的访问。

赵祯 赵匡胤

宋代名医——刘完素

刘完素

    刘完素-生平简介 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 刘完素故后世又称其为刘河间。大约生活在北宋末年至金朝建立初期,即宋徽宗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至金章宗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之间,是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为后世所称金元四大家中的第一位医家。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三消论》等。

    刘完素,幼时聪慧好学,尤其好读医书。在医书中,他对《素问》一书情有独钟,朝夕研读,爱不释手,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经过数年后,对《素问》的研读有了很多心得和体会,并据此撰写了许多医书发行于世。

    金代的章宗皇帝曾三次征召他去朝庭作官,但他三辞不就。章宗爱其淳素,特赐号为“高尚先生”。在其死后,家乡人民在其故里为其建立了祠堂和墓碑,以示纪念。据说现在河北的河间市刘完素的故里,还留有这些遗迹。

    追随刘完素,拜其为师者甚众,较为有名的有荆山浮屠、马宗素、穆子昭、镏洪、葛雍、董系和张从正等。这些医家史书上都有记载而且对后世都有一定影响。尤其董系,当时名闻遐迩,经他治疗好的病人可数以万计,并受到安国军节度使程道济的推崇。后来成为金元大家之一,攻邪派的鼻祖张从正,也是刘完素的弟子。同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为滋阴派的开山,则是刘完素的第三代登门弟子,可谓徒重孙了。金元大家除李杲外,多为刘完素的门人,可见其地位之高,影响之大。

    刘完素所处时代正值战乱频繁,疫病流行,再加上宋代陈师文等奉旨编撰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后世简称《和剂局方》)在当时十分盛行,而其方药偏于温燥,致使热性病治之罔效,这就为刘氏创立新说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通过大量临床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术观点。创立了六气化火之说,治疗疾病善于药用寒凉之品,一改宋代滥用温燥药物之偏弊,自成一家之言。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三消论》等。

    刘完素认为火热病机非常广泛,故而对于风、湿、燥、寒等一些病证,刘氏也从火热阐发,这样就形成了其以火热为中心的学术观点。其中,刘氏强调了风、湿、燥、寒诸气在病理变化过程中,皆能化生火热,而火热也往往是产生风、湿、燥、寒的原因,这就是著名的“六气皆能化火”学说。刘氏认为风气与火热的关系十分密切,风有助火势之力,若已有火热之证,再兼有风气,则又可使火热病症表现更为突出。另一方面,病理上的风,又往往因火热过甚而成。而且,风与火热之气,在病变过程中,又往往容易相兼为病,这样风与火热的关系就十分密切了。对湿与火热而言,刘氏认为人体感受热邪之后,由于火热怫郁于人体之中,造成气机不得宣行,则津液不布,水湿不运,停于人体成为水湿之邪。此外,若湿气闭郁,阳气不得宣通,亦可以内生火热。湿与热二者之间互相影响,形成了非常密切的关系。

    就燥与火热来讲,刘完素认为燥邪性属秋阴,属阴邪范围,并提出了治疗原则“宜开通道路,养阴退阳,凉药调之,慎毋服乌、附之剂”。他认为:“金燥虽属秋阴,而其性异于寒湿,反同于风火热也”。即指燥虽属阴邪,但又有与风、火、热等阳邪类似的特点。而火热邪气伤人往往表现出干燥之象。这样,燥与火热的关系就十分密切了。至于寒与火热,一为纯阴,一为纯阳,水火难融,二者不可相兼为病。刘氏指出,寒性收引,感寒之后,闭塞其外,阳气不得宣通而怫郁,也可以成为热证。而“心火热甚,亢极而战,反兼水化制之,故寒栗也。然寒粟者,由火甚似水,实非兼有寒气也。”说明寒郁可以生热,热郁可见寒证,寒与火热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这样,就形成了以火热病机为中心的六气病机学说。

    刘完素不仅重视外感热病的病机与治疗的探讨,同时对杂病的证治亦十分重视。如对消渴病认为,“若饮水多而小便多者,名曰消渴;若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消瘦者,名曰消中;若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名曰肾消。”已与后世分消渴为上、中、下消三种,上消多渴,中消多食,下消多尿基本一致。而且对此病的病机认识也很有见地。他说:“如此三消者,其燥热一也,但有微甚耳。”因此,在治疗时,刘氏主张“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一身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则病日已矣。”强调了清除肠、胃、心诸脏腑之热而补肾水之衰,是主要治法。若津液得生,燥热得去,则消渴自除。

    对于中风,在刘河间以前,多从外风论治。唯刘氏在“六气化火”、“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的理论指导下,在《内经》“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的病机启示下,提出中风一病乃由内而生,并非外中风邪,而是阳盛阴虚、心火暴盛、肾水虚哀的病机所产生的。其病因多是情志失和、五志化火所致。刘氏的这些论点,纠正了前人以外风论中风的谬误之说,是对中风病机学说的发展。在治疗方面,刘氏主张用寒凉之药除郁热、开结滞、散风壅、通气血。或用三一承气汤通腑泻热以泻心火之暴盛,或用灵宝丹(硫黄、自然铜、雄黄、光明砂、磁石、紫石英、阳起石、长理石、虎胫骨、腽肭齐、龙脑、麝香、牛黄、龙齿、钟乳、天麻、远志、仙灵脾、巴戟、乌蛇、苦参、肉桂、鹿茸、木香、肉豆蔻、延胡索、胡桐律、半夏、当归、生地黄汁、童便、无灰酒、皂荚仁、犀角)、至宝丹(生犀角、生玳瑁、珀琥、珠砂、雄黄、金箔、银箔、龙脑、麝香、牛黄、安息香)等以清心火、开心窍、安心神等,至今仍有临床实际意义。虽然,刘氏提出中风的内风论,治疗方法尚不十分完善,但对后世还是颇有启发的。

    刘完素的学术观点与贡献,以阐发火热病机,强调“六气化火”,“五志过极皆为热甚”为主,形成了以火热病机为中心的一家理论。在治疗上自成系统,提出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养阴退阳、清宣郁热诸种治法,善用寒凉之品,成为后世寒凉派的代表,为温病学说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阅读:黄帝内经 伤寒论 伤寒杂病论 金匮要略 医学三字经

钱乙

张律师感谢您的访问。

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法规 境外法规 司法解释 典型案例 国际法及国际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