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律师欢迎您的访问。
酒店服务培训师 经纪人培训师培训 济南培训师培训 机构培训师 家政培训师 教师培训师 护肤培训师 管理者都是培训师 员工培训:优秀员工的关键素质培训
救护培训师
红十字 生命的接力:湖州市红十字会省级救护培训师闵华
从1985年11月算起,闵华作为电力人的工龄将近三十年。这三十年,是他从青年步入中年的三十年,也是湖州电力系统应急救护培训从无到有、体系逐步建立完善的三十年。现场救护,本就是红十字运动的起源。从一开始,他的人生就与红十字会结下了不解之缘。
党员、军人、医生、电力员工、红十字志愿者……闵华身上的标签有许多。在这当中,或许只有“志愿者”是惟一一个“业余”的身份。但在他从事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二十八年之后,志愿者闵华,早已与党员闵华、军人闵华、医师闵华密不可分。
在闵华身上,红十字背后的人道精神,与博爱、奉献、责任、纪律等等特质,一并交汇成他的人生底色。从应急救护培训,到一线抢险,在守护生命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看到闵华的身影。或许对他来说,生命就是一场白衣红字间永不终止的接力。
筚路蓝缕,打造应急救护体系
电力工作“与电为伍”,安全风险势必要求相应的应急救护。不少生命正是因为在事故后的最佳抢救时间内未能得到有效救护才没有挽回。而当闵华进入国网湖州供电公司医务室工作时,行业应急救护培训几乎是一片空白。他所要做的,是“白手起家”,从行业内普及培训这个地基开始做起。
1986年湖州市红十字会恢复工作后,闵华随后就与红十字会取得联系,着手建立整个培训体系。事实上,对应急救护行业培训来说,无教材、无课程、无课件、无模型,不仅是湖州,当时在省内都是普遍状态。从自己翻书查找资料开始,闵华在海量线索中,寻找着应急救护培训的一砖一瓦。他独自前往上海听课,向专门的电力医院取经,逐步摸索出头绪。经过与领导的积极沟通,他争取到第一件挪威进口的模型,价值一万多元。
2002年,闵华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的授课培训。在原泰伦招待所,两天的时间中,他手写板书,为35人讲授触电后的现场急救。他说,上课前夜,是因为紧张而失眠;而上完两天的课,则是因为疲劳而“两脚发抖”,几乎站不住。
因为培训,闵华的脚步迈向更深的基层。许多阡陌交通的乡间,都留下了他竹杖芒鞋的足迹。在一线电工中,有相当一部分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就需要他进一步手把手地教。与此同时,也正是通过下基层以及红十字会的帮助,他在湖州市范围内建立起完整的通讯录。从县级医院急诊科到湖州、上海,这意味着一个围绕电力救护的绿色通道被建立起来。
从不少电工对急救常识近乎一无所知,到实现村级电工全员培训,每三年复训,每车每班组配备急救包,在闵华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湖州地区的电力应急救护培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伴随着这一切的,还有闵华身边队伍的不断壮大。目前,除了闵华之外,国网湖州供电公司还有四名年轻的大学生取得了浙江省应急救护培训师资,加入了他的团队。
当然,闵华并没有将自己的红十字划定在电力系统内。作为红十字志愿者,他将大量节假日的休息时间用于红十字应急救护的公益培训。下基层培训,从学校到企业,他发过高烧,也吃过夹生饭。每次上课自带模型,加上课本,就有50来斤重。经他培训的学员,在两年内就达到了四五千人之多。其中年龄最小的是初中生,最大的则年近花甲、即将退休。许多人或许不知道,中国红十字会原常务副会长江亦曼也曾在2008年来湖州考察时旁听,成为他的听众之一。
守护生命,接棒在抢险一线
对抢救生命来说,应急救护培训处于最底层,或许并不直观。但在倾注青春、心血的三十年中,闵华却用脚步走出一条看不见的生命线,用润物细无声的守护兑现着红十字精神的承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总是远离抢救生命的一线。相反,每每有大灾大难威胁生命,闵华总是那个出现在抢险一线,继续生命接力的人。
2006年8月10日晚,建国以来最大的台风“桑美”在温州市苍南县登陆。17级超级台风登陆时,最大风速每秒大于68米,在呼啸中不断吞噬着生命。当天晚上十点,闵华就接到命令,第二天早上6点准时开赴灾区苍南。“想参战的激动”让他再次失眠。
从湖州到达灾区有将近500公里的路程,闵华与同事顾不上停车吃饭、休息,下午14:55到达河尾垟村与半浃连村。因为村口一根10KV电线杆从底部断裂,挡住去路,大家只能下车进入现场。为了就地取材拉上临时线路,闵华只能穿着鞋子,趟着齐膝深的水,缓慢前行。
到晚上19:30,他们共架设临时线路1公里,装接点灯58盏,完成了两个村庄的临时照明线路。返回龙港镇驻地后,闵华还要撰写前方报道。他说“第一天的工作就像一场战斗般完成了,由于太累了,我只能简单地把事情经过发给后方。”
也正是因为在这次抗台抢险中对后勤保障工作积累了经验,2008年雨雪冰冻极端天气来袭,闵华又参与了丽水的抗冰抢险任务。每天晚上,在完成抢险队员的例行身体状况检查后,他需要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同时,第二天的食谱也在前一晚由闵华与后勤同事研究制定。为了确保抢险队驻地的卫生,他还要与同事一起打扫厕所,清理下水道。事后,公司在总结中这样评价他的工作:“任劳任怨,分内分外的事抢着干。”
为了给50多名抢修队员们准备早餐,闵华几乎每天都是5:00左右起床。忙碌四个小时之后,自己才能吃上早餐。为了给抢修人员驱寒,他和后勤人员为抢修队员送姜汤上山。山高坡陡,一趟下来往往早已汗流浃背。午饭同样如此,有时施工抢险人员突然增加,回到驻地连菜都没有,而他依然这样默默工作着。
2月25日一早,闵华像往常一样起床给大家张罗早餐,开始一天的工作。但同事们并不知道,在准备早餐时,他就已经接到家人消息,一直视如他为己出的伯父已在当天凌晨去世。为了不影响抢修整体安排,直到抢修工程全部结束,他才在安排好工作后,向领队提出回家一趟。在追问下,闵华才向大家说出了真相。
白衣红字,人生底色绘事后素
尽管业余时间大量用于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闵华的人生却并不因此而显得单调。课上的他幽默风趣,喜欢结合生动的案例讲解。课下的他也时常会拿起吉他。时时流露的乐观,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这场白衣红字间的接力中,他传递的是阳光的红十字精神,不知疲倦。
其实,对闵华而言,对红十字精神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在苍南,展现在他眼前的灾区,是一排排遗体放置在行将倒塌的破旧房屋中。有年老的、有年轻的,还有一个儿童躺在破旧的屋檐下。“这使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像触电一样颤抖,这样的感觉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有深入灾难的现场,你才能体会到。”更重要的是,闵华看到,当其他救援队伍尚未到达,第一个出现在最重灾区的,恰恰是红十字会。
闵华说:“当时,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正在向灾民派发矿泉水,第一时间出现在生命最需要救助的地方,这是红十字给我最大的感动。”其实,当他每次外出培训都佩戴上红十字会徽章、带上红十字会会旗,守护生命的人道使命,业已成为他的人生底色。
或许,透过这重底色,才能理解一个多面闵华。在湖州甚至省内,他是特殊行业现场自救互救知识普及的首创者、先行者。他善于琢磨,率先建立起一整套规范的培训体系,以及与红十字会的长期合作机制。他参与、支持红十字公益活动二十八年之久,被称为红十字会的“铁杆粉丝”。不论是时间跨度还是参与的深度,或许都很难找到第二个样本。
他曾是军人。在丽水的山区,他第一件事就是勘察地形,确定水源,制定防疫、饮食预案。作为后勤保障人员,他说所有这些都得益于早年的军事化训练:“没当过兵,真不知道怎么弄。”
闵华也是父亲。因为忙于工作无法抽身,他时常只能带着女儿一起外出培训。从十二岁开始的耳濡目染,让女儿也对父亲从事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发生了强烈兴趣。2014年4月,即将大学毕业的女儿,参加了浙江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并顺利拿到了浙江省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师资证书。对闵华来说,这场白衣红字间的接力,还将在父女之间继续。
培训师考试 内部培训师 民航培训师 煤矿培训师 K歌培训师 卡车培训师
张律师感谢您的访问。
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法规 境外法规 司法解释 典型案例 国际法及国际惯例